Loading...

Temu美国站卖家遭遇大面积高价限流

Temu资讯20小时前发布 iowen
5 0

自2025年以来,Temu美国站卖家正面临前所未有的经营压力。Consumer Edge最新数据显示,在截至4月27日的三周内,该平台美国市场销售额同比增速从月初的50%断崖式下跌至接近零增长,从业内反馈来看,这一变化的背后,既有平台政策调整、竞争加剧的直接影响,也折射出了中美贸易紧张局势、T86免税政策取消带来的重大冲击。

 

平台政策调整引发“高价限流”危机

  1. 比价规则倒逼低价竞争
    2024年3月,Temu推出“申报价高价率”和“申报价高价金额”两大比价指标,对价格高于同类竞品(排名后5%)的商品实施限流、冻结提现等惩罚。这一规则导致大量热销商品因定价问题被系统标记,限流商品数量从5个激增至45个,部分卖家首单新品也遭限流,迫使卖家大幅降价甚至亏本销售。

  2. 全托管模式恢复加剧低价内卷
    随着Temu全托管模式逐步恢复,平台通过低价活动吸引流量。例如,部分全托管卖家被要求通过提报活动降价以重新上架商品,此举间接拉低半托管商品的核价标准,进一步压缩利润空间。

  3. 系统问题或放大限流效应
    部分卖家反馈,此次限流可能是系统算法误判所致。尽管Temu未公开回应,但部分限流状态已通过降价或系统自动解除,显示平台政策与技术调整的联动性。

 

中美贸易政策变动冲击供应链

  1. T86免税政策取消与关税调整
    美国取消T86免税政策(原800美元以下包裹免税)后,中国直发商品的关税从120%降至54%,但仍显著增加成本。Temu被迫下架大量全托管商品,转向依赖美国本土仓的半托管模式,但本地卖家仅占12%,供应链能力不足导致商品短缺和价格飙升。

  2. 关税政策波动影响定价策略
    尽管5月14日美国暂停24%反制关税,但平台前端价格因物流与关税成本上涨而大幅提高。例如,核价28元的商品前台标价达13.4美元(约96元人民币),远超卖家预期,消费者对涨价敏感度提升,直接导致销量下滑。

 

运营策略失效与市场反应

  1. 广告投放削减削弱流量
    Temu在Meta、YouTube等平台的广告支出减少31%,导致全托管流量池缩水至原有的30%,半托管虽未明显缩水,但高价商品难以吸引用户,销量不增反降。

  2. 消费者价格敏感度上升
    美国消费者通胀预期升至3.5%(1995年以来最高),对低价依赖度高的Temu用户难以接受前端价格飞涨。彭博数据显示,4月底至5月初销售额同比下滑10%,部分卖家销量跌幅达90%。

  3. 卖家陷入两难困境
    卖家面临“降价保销量”或“保价弃流量”的选择:降价导致利润归零,而维持高价则订单锐减。例如,某成本405元的商品按15%加价率应售64.6美元,但前台标价67.54美元,价差进一步挤压竞争力。

 

行业趋势与应对建议

  1. 供应链本地化与多元化布局
    部分卖家通过美国本土仓规避关税,或拓展欧洲、东南亚市场分散风险。Temu亦加速招募海外卖家,但短期内难以弥补中国供应链缺口。

  2. 技术工具提升运营效率
    使用防关联浏览器、自动化ERP系统(如火豹、易仓)优化多平台管理,降低合规风险与人工成本,成为卖家应对政策波动的关键。

  3. 长期主义策略
    行业淘汰率可能上升,具备优质供应链或能快速适应政策变化的卖家更具生存优势。例如,通过精准库存管理、灵活定价策略平衡成本与销量。

 

Temu的震荡折射出跨境电商在政策、平台规则与市场环境多重夹击下的脆弱性。短期内低价内卷难以为继,长期需通过供应链优化、技术赋能与市场多元化构建韧性。卖家需密切关注关税政策动态(如中美后续谈判)及平台规则调整,灵活调整策略以应对不确定性。

【内容仅供参考,不构成任何法律意见或建议】
© 版权声明

相关文章